本網頁swf檔由公共電視台製作

◎ <流離島影>簡介 ----------

<流離島影> 簡介 陳德齡

*** 關注離島的延伸

自1989年「螢火蟲映像體」誕生至今,拍攝為數不少的社會人文紀錄片及電影,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創作精神下,以"反省島國現況"的課題,陸續完成關懷離島的影片,如《單打雙不打》,《X島國之兩門相望》,《大陸新娘》,《返鄉的尷尬》等;2000年完成的《流離島影》,就是延續這樣一股精神,在製作人周美玲的號召下,結合了12位台灣優秀的獨立製片工作者,其中有得獎經驗豐富的新生代創作者,有在學院裡任教十幾年的電影教授,12位共同的渴望,都是因為對現實處境悶熱與窒息的厭倦,而有將自己放逐邊界的念頭。

*** 12位創作者 VS 台灣四周12個離島VS 12種凝視

1999年夏天,12位導演許配給12個島,他/她們相互允諾與打氣,預計在島上觀察,感受,紀錄,反省,一年後繳交片子的約定,見證了他/她們與時間及預算賽跑的努力與勇氣;我們好奇,站在海陸相交的臨界點上,這群充滿自覺與豐沛創作力的紀錄片工作者,又將會帶出什麼樣的議題,呈現什麼樣驚人的影像風景? 可以確定的是,2000年秋天,他/她們實現了夢想,完成了這場與人,海,島交錯的深邃對話。堅持獨立創作的他/她們,雖然得到公共電視五百萬元的補助,每個導演仍要自己貼錢,有些人甚至處於負債狀態,但,謝絕影響任何拍片觀點的補助是整個計劃的堅持;如今,影片完成,我們必須說,這樣的堅持叫人敬佩,因為12支影片風格多元,觀點新穎,實在是台灣紀錄片史上叫人驚艷的一刻。

*** 挑戰主流 顛覆傳統

有鑑於過去紀錄片只能在非主流媒體放映的待遇,製作人周美玲提出主流戲院放映,電視頻道放映,出電影書,及全國離島巡迴等放映計劃,其中挑戰主流媒體放映機制的企圖明顯;巡迴至今的結果證明,這樣的安排的確讓更多民眾能在大戲院,或離家近的定點,享受觀賞這一系列實驗紀錄片的趣味。此外,這12支影片所呈現出的影像風格奇異,敘事觀點多元,也是在一般主流紀錄片中看不到的;謝絕寫實新聞報導方式,質疑紀錄片中客觀真實的存在,甚至以動畫的表現方式來呈現,讓紀錄片不再背負著報導紀實的宿命,而以檢視紀錄片工作者在紀錄過程中,誠實面對被拍攝物體的態度為最終考量。這種堅持「聯合製作,合作共享,獨立創作,各顯神通,邊陲出發,特殊美學,突破舊規,開創格局」的製作精神,開啟我們在思考紀錄片與社會脈動時,一個可能的努力方向。

Back to top

◎ 導演簡介 陳德齡整理

** 李志薔 1966年生 高雄人

◆現從事影像及文學創作。

◆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

◆ 1995,《願望公園》(The Wish Park)獲「金穗獎優等獎」文學方面曾獲「聯 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等多項獎項。  2000, 《浮球》入圍2000年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紀錄片類

** 朱賢哲 1964年生  台中市人

◆廣告 紀錄片導演

◆ 1994年 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Syracuse U.)電影製作碩士M.F.A畢業

◆ 1994,《藝術家的電影》金穗獎優等 1995,《美國大廟》金穗獎優等 /1996,《逍遙遊》台北電影獎佳作 1998,《幸福年代》金穗獎優等 此片由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補助 關懷生命協會『臺灣動物紀實』『卑微的沉默』『齊物論』紀錄片導演 廣告作品:『宜蘭國際童玩節罰站戲水篇』等/ 2000, 《西嶼坪》入圍2000年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紀錄片類

** 黃庭輔 1961年生 金門人

◆1988,《五一五檔案》獲廣電基金會優等劇情片 /1989,《鏡子》獲金穗獎優等影片 /1990,《碗》獲優良創作短片輔導金 中時晚報非商業專題放映 /1991,《人算》金穗獎優等影片 /1992,《結婚照》優良創作短片輔導金 /1993,《廖瓊枝-台灣第一苦旦》獲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電影基金會短片輔導金 金穗獎優等影片金馬獎紀錄片專題放映 /1995-2000,《人形》獲電影基金會短片輔導金 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 完成《台灣魔朵》的拍攝

** 周美玲 1969年生 基隆人

◆國立政治大學,主修哲學系,76~80年度 電影年製片班,主修電影製片,82年度

◆1993,《燈》電影劇本(編劇),獲電影基金會選為「優良創作輔導短片」/ 1995,《單打雙不打》電影書(編著),獲選為金鼎獎之「年度優良圖書」/1997,《藝術家和她的女兒》紀錄片/ 1997,《走找布袋戲的老藝師》紀錄片,獲金穗獎及地方文化紀錄片影帶獎, 獲邀「1998新加坡國際影展」參展 /1998,《飄泊的港灣∼百年基隆港》獲「1999地方文化紀錄片影帶獎」/1998,《走找布袋戲後場的老樂師》入圍「1998台北電影獎」,並獲「1999地 方文化紀錄片影帶獎」 /1999,《師影》獲「1999地方文化紀錄片影帶獎」 /1999,《輻射將至》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 /1999-2000,《流離島影》聯合製片計畫總製片

** 簡偉斯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攝影暨電影系碩士

◆ 現任影片工作者/導演,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兼任講師

◆ 1993,《等待月事的女人》編導 /1994,《小珍和她們》/ 1995,《回首來時路--她們參政的足跡》 /1999,《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 1999,《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 2000, 《馬祖舞影》入圍2000年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紀錄片類

** 沈可尚 1972年生 台北市人

◆ 1999年國立台灣藝術學院電影學系導演組畢業

◆ 1996,16mm動畫《美的過火》音樂創作 本片獲亞太、金馬、台北電影獎、 金 穗獎最佳動畫片 /1996,16mm短片《一桌之隔》編劇、導演 /1997,16mm紀錄片《地下社會》企劃、導演 /1998,16mm短片《阿ㄅ一ㄤˋ說話》編劇、導演、作曲 入圍1998台北電影 獎非商業類最佳劇情片,獲學生電影金獅獎首獎 /1998,公視我十七歲系列《游向大海的淡水魚》編劇、導演、作曲 /1999,16mm短片《與山》編劇、導演、作品 獲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優良創作短片輔導金 l 劇情長片 《破輪胎》、《我要回家》助理攝影 /2000,《噤聲三角》 入圍2000年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的實驗片類 製作多部電影短片、電視廣告、舞台劇之配樂作曲

** 李泳泉

◆ 1989, 16mm短片《惑》 本片獲「國際學生電影觀摩展」 傑出影片、傑出導演、傑出剪接三項金獅獎獲1990年金穗獎優等劇情影片

◆ 現任教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 許綺鷰 

◆ 淡江大傳系畢業

◆ 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及劇場工作者

** 吳介民 1970年生  台北市人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電影系畢業。 這是離開學校後第一部執導作品。

◆ 1995,獨立短片《同學會》編劇 /1996,獨立短片《summer1989》編劇、副導演 /1998,紀錄片《電影因子》製片、導演 /1998,公共電視單元劇《頑皮偵探》副導演 /1998,台北縣政府宣導短片《反攻大陸》副導演 /1998,台北縣政府宣導短片《路見不平》副導演 l 曾經擔任多部商業廣告片執行製作

** 陳芯宜 1974年生 台北縣人

◆1997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廣告組畢業

◆ 1995,劇情片《微醺》,擔任導演、編劇、剪輯 /1995,劇情片《阿春》,擔任導演、剪輯/ 1997,舞台劇《李伯大夢》記錄片(輔大戲劇社)導演、攝影 /1997,電影《破輪胎》,擔任美術、助導、場記、助理錄音、聲音轉帶 本片 獲得87年台北電影節非商業類最佳劇情片 /1998,公視《台北新故鄉-豬屠口的春天》導演 /1999, 《土地倫理裝置展》紀錄片攝影 /1999,電影《解密831」》,擔任錄音 /1999,16mm劇情短片《我叫阿銘啦」》,擔任導演、編劇 本片獲行政院新聞局88年度電影短片輔導金贊助 本片並獲得2000年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最佳劇情片獎,本人也獲得當年最佳新人獎

** 李孟哲

◆1989,《我們的外婆家和外婆》獲金穗獎優等影片 1992,《朱教授老闆的暑假作業》中時晚報電影首獎 1994,《青松小俠的婚姻廣場》 2000,《南之島之男之島》入圍2000年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紀錄片類

** 郭珍弟 1965年生 桃園人

◆ 1993年 美國天普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藝術碩士 1989年 台灣大學心理系學士

◆ 十六厘米影片創作: 1990,《呈像》彩色實驗片,片長35 mins,獲1991金穗獎特別獎,展出於 美國俄亥俄州艾森電影展,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影展,印度孟買 影展 /1992,《鬱金香》黑白劇情片,片長32 mins,獲1993金穗獎優等獎,入圍 全美學院奧斯卡決選(1993)/ 2000,《清文不在家》"流離島影"系列,公共電視台贊助 入圍2000年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紀錄片類

◆導演作品(video): 1993,《生命的吶喊》記錄片,25 mins,關懷生命協會製作/1994,《庫巴的呼喚》記錄片,26 mins,公共電視台監製 /1994,《華燈初上》,《等待》,《老羅與我們》記錄片,各22 mins,〝點燈的人〞 系列,中國電視台監製/1995,《尋找賴和之獄中日記》記錄片,50 mins,賴和基金會監製 /1996,《老闆擱再來》記錄片,25 mins,公共電視台監製 /1996,《基隆河的故事》記錄片,30 mins,富視有線公司製作, 榮獲文建會1995地方文化優良記錄片獎佳作 /1997,《牛》劇情長片,90 mins,〝人生劇展〞系列,公共電視台監製/ 1998,《黑色童話》劇情長片,90 mins,〝人生劇展〞系列,公共電視台監製 /1998,《百里香煎魚》劇情長片,90 mins〝人生劇展〞系列,公共電視台監製 /2000,《希.音拉珊》記錄片,45mins,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贊助 2000,《離島醫療記事》記錄片,56 mins,〝記錄片觀點"系列,公共電視台 /2000,《台灣第一位女地質學家--王執明》記錄片,27 mins,〝世紀女性〞系 列,公共電視台監製

Back to top

◎ 影片評介 陳德齡

小琉球--<浮球> The Floating Ball 李志薔 Super 16mm/35mm,color,24mins

漂流於台灣外海的小琉球,彷彿失根般的就這樣懸在海面上,如同大陸漁工的船屋,長年漂泊於小琉球外海,如此浮浮沉沉;當視覺隱喻如此強烈的召喚著三段不同故事: 新生之路, 望鄉,與鳥人阿揚,我們怎能不進而隨著歌聲,低吟,與浪潮,體會一群遊子的苦悶,還有一個島嶼不靠岸的無根命運。

作者觀點:  " …..原本快樂得像海外渡假旅行,結果一進入拍攝期間,一行人除了攝影師寶島之外,其他人全吐了。一天八、九個小時待在髒臭、油汙的船上,不能上廁所,吃不下他們的飯,只能不斷抽煙,不斷和他們打成一片。然後,睡眠不足的人就先吐了.。 有些地方說遠不遠,幾十分鐘的航程也就到了;但人,能不能在那裡生根? 這是我思索離島命運的起點。"

澎湖-- <西嶼坪> West Island 朱賢哲 Super 16mm/35mm,color,30mins

這是一部以西嶼坪島嶼的人事為輔,實際上為導演對拍設紀錄片工作者與被攝者關係的省思。放長的鏡頭捕捉到被攝者對攝影機的生疏與好奇,也讓時間沉澱出當地厚實的風情;原本被遺忘的島嶼,帶點淒涼得晚景,卻在作者極度"用力"的自省後,成為一個作者眼中的哲學命題: 這些思考是偶然還是一段累積的結果? 所以,這塊島嶼的真實面貌,在沒有特定人事的彼此牽連下,少了足以讓人同理的遭遇與理所當然的想像。導演入境,手擊掌作為打板入境,甚至居民對鏡頭過於信任下的被背叛也入鏡,如此再現,似乎才讓人警覺到攝影機的存在,政治正確的結果,反倒讓這些鏡頭成為笑點,而純粹的真實美學已不復存在,這樣的試驗,將何謂"真實"的辯證帶到一個更複雜的層次中。

作者觀點: "你只要站在島上一個最高的地方,早上你可以在那裡看日出,下午你可以在那裡看日落。你在一個點,就可以三百六十度把這個島看完了….. 感覺上,你能著陸的地方很小,可是你的視野又非常非常的開闊。"

金門-- <0304> 黃庭輔 16mm/35mm,color,17mins

"這是一場沒有期待的期待"….. 隨著建醮的銅鑼敲打聲響,我們進入一連串由雜音,噪音,與環境音包圍著的影像世界。你也許會受干擾,也許會不習慣,或者,你根本不在乎,因為視覺上的考驗更是讓你摸不著頭緒。導演到底要說什麼故事? 影片中,我們竟然找不到主角,也無任何特定事件必須聚焦,我們似乎陪著導演一同等待,等待鏡頭關上,影片結束。

作者觀點: " 這是我的故鄉,當我第一次拿起攝影機為你讚美時,見到的卻是你被遺棄的臉….. 只有16分鐘,但我的心情如此沉重與恐懼,那個島,想回不知如何回的島嶼, 我想這是部不敢讓(金門)島民看到的電影…."

烏坵---<輻射將至> Before the Radiation 周美玲 DV/35mm,color,21mins

1998年初,烏坵被宣佈為「核廢料最終儲置場」優先預定地,質樸的烏坵居民說著一口旁人聽不太懂的浦田話,生澀的對著鏡頭抗議;隨著面對鏡頭的次數增加,隨著台電熱烈張揚著回饋金三十億,我們看到影片中蔡老師的身影日漸憔悴,而當地居民的態度卻搖擺起來,是影片的拍攝加速人民的決定,還是人心的複雜導引作品呈現?

作者觀點: "…. 然而今天,我們卻仍然藉口離島人口的稀少,企圖進一步榨取境內僅存的淨土。 如果不是核廢料的陰影籠罩,島民的生活幾乎是與世無爭、自得其樂的。但幅射將至的陰影,很快籠罩著島嶼,也籠罩了人心。"

馬祖-- <馬祖舞影> Shadow Dancing at Ma Tsu 簡偉斯 Super 16mm/35mm,color,25mins

隨著畫面中舞者輕盈的體態,踩著對馬祖未來不確定的步伐,我們看到導演追尋的痕跡,透過她的旁白,我們掉進一個遙想時空,與過去的他及她對話;然而,透過他人對馬祖的想像與期待,我們似乎更能深刻的嗅出現今馬祖人的不確定感。

作者觀點: "或許基於一種反動的心情,我告訴自己決不要拍歷史悲情、決不要強調軍人與戰爭,有沒有馬祖人的故事呢?…於是追尋一位舞者的身影,開始了對馬祖的探尋….."

北方三島--<噤聲三角> Silent Delta 沈可尚16mm/35mm, black & white/color ,19mins

沒有對白,旁白,三段音樂,在不同段落間決定著導演對島上不同面貌的詮釋,例如,一開始以激昂清亮的小提琴與弦樂伴奏,諭示著登島與初探的好奇及興奮,快速大量的蒐覽景觀,從直視,正視,到併吞式的跳接,有試探自己的位置,有奇觀式的捕捉,也有適應這個環境時,自我探索的困難;搭配各種不同的文字說明,以百科全書式的註解安置在螢幕右下角,例如以生物性或物質性的角度定位自然景觀,工具,動植物,活動類型,職業等,其中有挑戰"命名"的意圖,藉由導演針對物體與名稱不相符的配搭中展現──命名的動作是粗暴的,功能性的,如同攀上島嶼,為拍攝,為保育,為偵測天氣,都是一種利己剝削行為,導演多所控訴,也用後製時加上的音樂及人聲,試圖引導干涉影像純粹的魅力,進而諷刺拍片本身的行為與動機。

作者觀點: " 原本是以一個所謂邊陲發聲的觀點進行這個計畫,現在,我有點擔心這樣的觀點是個妄念。至少對「北方三島」而言,如果我們講的是尊重土地、尊重自然,那麼我們也應該學習真正的放棄。或許以我的觀點……她們的沈默,恐怕才是最適切的發聲"

龜山島-- <鄉愁對話錄> Turtle Island: Nostalgic Voices 李泳泉 Super 16mm/35mm,color,20mins

新聞影片制式的介紹與原住民簡生俊離鄉20多年後重返龜山島的心境形成強烈對比,作者試圖以舊照片,訪談,新聞片段,與獨白,在聲音與影像上透露他對龜山島現狀的不安與難忍的不捨,零星幾棟水泥屋、幾垛頹圮的石牆、幾坨墓龜和玫埔上盛開的野百合,屆時將是觀光客駐留的景點,或島上居民僅有的記憶?

作者觀點: "我本來以為龜山島跟自己的關係很近….. 事實上是一廂情願的,是自己想的。到底應該站在他們的立場,還是我的立場?我的立場到底又是憑什麼?自己會很拿捏不定。這部片子是要替他們講話呢,還是拍得讓大家看了之後,想去那裡觀光呢?到後來,發現一切都是為自己的鄉愁而拍的。"

綠島-- <我的綠島>  My Own Private Green Island 許綺鷰  Super 16mm/35mm,color,31mins

因為對綠島的想像模糊,所以作者選擇以三個人對綠島記憶的描述來鋪陳故事,重塑綠島可能的樣貌。一為政治犯女兒小雲,一個是有憂鬱症狀的藝術工作者阿才,及綠島的當地青年阿德,三人的交錯面對這充滿政治與歷史原罪的島嶼,從訴說自己開始,重新找到流浪的理由。

作者觀點: "… 現在的綠島是那麼繁榮熱鬧,而拍攝紀錄片更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於是,我們一直從想像中的秩序被放逐到一個失序狀態。"

基隆嶼-- <基隆嶼的青春紀事> Trouble 吳介民 Super 16mm/35mm,color,21mins

藉由影像的創作vs 漁人捕魚的創作,導演將"創作"這個母題喻為一種確立生命的過程,因此,拍攝過程似乎比登島的結果來的重要了。片中有特地請人扮演的紅衣女子,也有冒牌的歷史解說員,如此角色穿插,不斷提醒著觀眾"表演"在紀錄片中所佔的份量,何謂紀錄片? 也將一併接受考驗。

作者觀點: " 心變的比身體還快,所以永遠無法紀錄下什麼,有時候一直想說,如果讓自己單純一點會不會好些,可是偏偏我就是不願放棄。當所有的情況充滿垃圾的時候,你為什麼還在要求精品。 島嶼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婆娑世界,所以完美與缺陷一直並存……"

釣魚台-- <誰來釣魚R>  Who is Fishing R 陳芯宜 16mm/35mm,color,22mins

動畫的使用,是本片最動人之處。當"你如何買賣天空? 買賣大地? 如何「擁有」島嶼?" 成為本片最終的質疑時,你會發現,一切與佔有釣魚台相關的活動及抗爭,頓時顯得十分可笑。導演從歷史,政治,新聞報導的角度,對釣魚台做了一次體檢,有趣的是,我們依舊無法一探釣魚台的樣貌,倒是人類的幻象與妄念,從動畫中的鳥兒屢次登島不成的描繪中,鮮明投射,並找到出口。

作者觀點: "與其說我在拍攝釣魚台,倒不如說釣魚台在拍攝我,或者釣魚台反射了我。 從來都不覺得釣魚台會對我很重要,到現在還是這樣,不管我研究了多少有關該島的資料,我愈了解它,就愈不想理它,只想讓它安安靜靜躺在那是我最大的心願。"

東沙-- <南之島之男之島> Tong-Sha, an Isle like a Crab 李孟哲 16mm/35mm,black & white/color,17 mins

從軍教片的類型入手,導演一開始就讓我們回味曾經看過的莒光日的日子,幾分鐘後,我們開始注意到影像與旁白間衝突的趣味,諧擬的手法成為整部影片的基調;尤其在一個屬於男人的島上,我們聽到的一直是女性旁白,原來,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島嶼可能的樣貌,也看到過去的我們,到底都從何處來理解這個島嶼的過程。誰說紀錄片只能紀錄人物與事件,她也可以是紀錄自己被紀錄的過程,而且還能以一種自嘲的口吻來看待。

作者觀點: " 我們常常自以為是,習慣了用某一種方式,來看,來聽,來理解事務;我也犯了相同錯誤,在拍攝這部片子之初。不是我選擇了主題,是主題選擇了我。"

蘭嶼--<清文不在家> Libangbang 郭珍弟 Super 16mm/35mm,color,35mins

透過一家人訴說對一個不在家親人的思念,導演讓不在家的清文,如影隨形在片中任何段落;他的畫作,他未完成的新家,他做的項鍊,撿的石頭,曬的魚尾,影片結束,我們竟然也認識了一戶人家與蘭嶼某個角落的生活風貌。影片試圖交織清文家人對他的看法,與他們在島上日常例行的活動。訴說是故事的開始,而島嶼的風貌也在言說之間,愈加清晰。 

作者觀點: "這幾年往返台灣與蘭嶼的歲月中,我與清文分享了許多快樂時光;一心希望為清文在蘭嶼的生活留下些影像紀錄,也為他量身打造寫了一個劇本;然而,幾年的等待,當我終於得到一點點拍攝影片的贊助之時,他卻已經必須離開蘭嶼了。"

Back to top

相關網站

1. 流離島影主題網站之外   

2. <台灣新聞與紀錄片資料庫> 

3. <民眾紀錄片公園> 

4. <戲弄電影網>

5. <175度色盲網站>

Back to top

◎ 「流離島影」攝影展與影片巡迴紀錄

◆西門町奧斯卡戲院 (台北市峨嵋街115號) 10/28∼11/10 

◆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竹市中正路65號) 攝影展:11/29(三)∼12/10(日) 影片放映:12/9 (六) 12/10(日)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市中正區信一路181號團體視聽室) 攝影展:12/5 (二)∼12/17(日) 影片放映:12/6 (三)、12/10(日)、12/13(三) 下午2:20∼5:00

◆桃園縣立文化中心(桃園市市府路21號) 攝影展:12/13(三)∼12/24(日) 影片放映:12/16(六) 2:30∼4:00 pm 12/17(日) 10:00∼11:30 am 、 2:30∼4:00 pm

◆2000年台北電影節入圍六部影片, 實驗片類:《噤聲三角》 紀錄片類: 《浮球》、《西嶼坪》、《清文不在家》、《南之島之男之島》、《馬祖舞影》 放映日期:12/26(二)∼12/29(五)

◆ 「流離島影」影像書於2月21日出版發行,出版社: 唐山出版社

◆ 【一種凝視】影展Ⅱ (螢火蟲映像體將「流離島影」系列中的四部影片:烏坵,綠島,北方三島, 琉球與<台灣魔朵>,<解密831>,及等三部影片, 做再次的巡迴放映。)

~~~ 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視聽室(金城鎮環島北路66號) 3月3日(六)∼3月4日(日)

~~~ 淡水殼牌倉庫史蹟園區(淡水鎮鼻頭街22號) 3月17日(六)∼3月18日(日)

~~~ 華山藝文特區(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 3月20日 (二) ∼3月28日 (三)

~~~ 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新竹市中正路65號) 3月23 日 (五) ∼3月25日 (日) 

~~~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049-2989935) 3月31日(六)4月1日(日)

~~~ 鄉城生活學苑(台南市裕農路375號B1 06-2743083) 4月21日(六)

~~~ 美濃愛鄉協進會(07-6810467) 4月28日(六) 4月29日(日)

◆ 中央大學英文系<電影研究室>主動邀展,共襄盛舉。 5 月1 日 (二)∼5月10日 (四)

Back to top

◎ 放映時間與片目

流離島影I : <浮球>-- 小琉球,<西嶼坪>-- 澎湖; <03:04>--金門,<輻射降至>--烏坵

流離島影II: <馬祖舞影>-- 馬祖,<噤聲三角>-- 北方三島; <鄉愁對話錄>--龜山島,<我的綠島>--綠島

流離島影III: <基隆嶼的青春紀事>--基隆嶼,<誰來釣魚R>釣魚台; <南之島之男之島>--東沙,<清文不在家>蘭嶼

5/1 (二)pm 7:00~9:00 流離島影I/ 5/7 (一)pm 7:00~9:00 流離島影I

5/2 (三)pm 7:00~9:00 流離島影II /5/8 (二)pm 7:00~9:00 流離島影II

5/3 (四)pm 7:00~9:00 流離島影III /5/9 (三)pm 7:00~9:00 流離島影III

全部影片分兩次播放,影癡們請不要再錯過了!!

5/10 (四)pm 1:00~ 5:00 流離島影I II III 挑戰你的觀影經驗!!

12支短片共288分鐘,一次完整呈現。

5/10 (四)pm 6:30~ 8:30 與導演面對面

邀請製作人周美玲與導演們與你面對面交換經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