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簡介
 
這個資料庫是川瀨健一先生多年研究台灣日據時期電影上映情形的部份成果。上映片目資料取自他所著的《在台灣被放映的電影之研究1945(民國34年)~1949(民國38年)》一書中。以下是黃仁先生為他這本電影史巨著所寫的序言:
 
川瀨健一先生前後花了十三年時間到台灣各地收集大量資料,又訪問了很多相關人士,再經過慎密的處理,完成了厚達二千頁,光圖片就有六百頁,並收錄了二萬七千部台灣上映過的電影,於2010年~2013年出版了全三冊的皇皇巨著『在殖民地台灣被放映的電影』,對台灣電影史的研究補上了一塊極重要的”磚頭”,使這方面的研究不再有缺口。

此次出版的正式文本『在台灣被放映的電影之研究1945(民國34年)~1949(民國38年)』,可以說是前作的續篇。跟過去已出版的台灣電影史書相較,本書的最大特色,是選擇了其他書籍從未聚焦的”那五年”的歷史來作專題研究。在二戰結束後,台灣的主權和治權重新回到中國政府之手,但不久後國民黨便跟共產黨在中國大陸發生內戰,以致對台灣的管治有點力不從心,形成了台灣行政史上最混亂、史料缺漏最多、也最被學界忽略的五年。川瀨先生以極大的毅力和恆心專攻這一段時期的台灣電影史,用出版這本它括上映影片目錄七千五百部、圖片二百五十張的大書來填補過去一直未能填補上的空白,其研究著實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概觀1945~1949這五年的台灣電影上映情況,可分為以下的三個不同階段:
1.不用審查即可上映的時期----1945年12月30日,台灣省長官公署才發佈『台灣省電影審查辦法』,在此之前的四個多月,在中國政府統治下的台灣省,事實上是電影審查的”法律空窗期”,任何電影都不必經過官方的審查便可以在各地的戲院公開上映,包括了日本人拍攝的電影;之前被日本殖民地政府禁映的中國電影;以及德國電影如經典片《藍天使》等。

2.實施放映檢查時期----1946年1月,台灣省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開始實施電影院的放映檢查。『台灣省電影審查辦法』是為了適應當時台灣的特殊環境而由中央訂立的”單行法”,一方面對付軸心國(日?德?義)遺留下來的影片,另一方面則重新審查國內流行的中外影片。當時的審查標準,除了依據內政部中央檢查處的規定外,還會加上台灣在光復初期形成的一些社會準則,檢查尺度比較嚴格,譬如影片中出現的色情暴露鏡頭會遭到刪剪。此項放映檢查工作,由中央宣傳委員會和台灣省黨部宣傳處會辦,在台北市植物園內的台製片場進行,在1946年5月底公佈審查通過的電影長片共有381部。1946年秋天,宣傳委員會撤銷,業務移歸教育處主辦,繼續放映檢查。

3.臨場檢查時期----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台灣省政府改組成立,電影審查工作才步上正軌,由”放映檢查”改為”臨場檢查”,停發台灣省單行法的”准演證”,任何影片只要持有”中央准演證”且合乎註記事項,即可在台灣的戲院上映。換言之,此時期台灣與大陸的電影審查標準完全相同。當時台灣會省九市八縣,根據1948年6月的統計資料共有電影院四十餘家,僅次於上海市和江蘇省,居全國第三位,而到全省電影院作”臨場檢查”的只有四十人,而工作能夠順利進行,說明此時期的台灣社會發展已漸趨於隱定。

在這五年期間,各地戲院上映最多數量的是美國電影,而且其上映條件還遠勝中國電影。所以如此,主要是受惠於戰爭期間簽訂的『中美友好條例』,使美國電影在台灣發行時享有跟中國電影同樣的條件;另一方面,在二戰期間,美國電影在台灣被禁映,積壓了大批影片在倉庫,如今全部解禁獲准上映,豐富的片源和優質的產品遂強勢地佔據了台灣戲院的檔期,形成天秤傾斜的競爭優勢,甚至在跟戲院商談判生意時,他們的分帳比例也高出中國電影的一般行規”五五分帳”,有些名片的票房拆帳甚至可高達65%,而戲院只能分得35%。此一時期,作為二戰同盟國之一的蘇聯,在台灣也受惠於『中蘇友好條例』,令蘇聯電影順利進入台灣市場,在1946~1947年陸續輸入台灣上映的蘇聯電影長片多達26部,包括蘇聯史上第一部彩色童話電影《寶石花》,以及著名的紀錄片《體育之光》等。

相對之下,歐洲各國此時百廢待舉,在此一時期進入台灣市場上映的影片甚少,較著名的只有法國片《樁姬》、英國片《紅菱艷》等寥寥可數之作。

在美國電影之外,真正能形成競爭的是從上海進口的中國電影,以及由香港公司攝製的國語片,這些”同文同種”的電影很受到當時慶祝”回歸祖國”的台灣同胞歡迎。在1946~1947這兩年,台灣本土的電影製作很不發達,國片市場幾乎被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和香港大中華影片公司的出品所壟斷,也有少數重慶拍攝的影片運來放映。

1948年春,四大電影公司:國泰、中電、文華、崑崙,在上海設立聯合發行機構,並在台灣設立辦事處,稱為『四聯辦事處』,大量進口中國電影至台灣,加上宣傳活動的普及,逐漸扭轉了美國電影的壟斷優勢。1947年11月由上海文化運動委員會主辦的『國產電影競賽』,選出『第一屆中正文化獎』影片十一部,後來都交由四聯辦事處陸續運來台灣上映,包括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天字第一號》、《松花江上》等,大大增加了台灣觀眾對國產片的興趣。

綜上所述,川瀨先生這本大作的內容,不僅跟當時的台灣電影發展有關,也跟當時的台灣社會、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所以,這本著作不僅對電影研究者有幫助,對於台灣歷史、政治、文化和歌謠等領域的研究人員來說,也有彌足珍貴的參考價值。
 

金馬獎特別貢獻獎獲獎者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名譽博士

黃 仁
2016年6月9日